在绿色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建筑光伏一体化(BIPV)正悄然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曾经被诟病“影响美观”的光伏装置,如今正以令人惊艳的姿态融入建筑肌理,开启绿色建筑的新纪元。
光伏建筑的核心考题在于:如何从破坏景观的“视觉补丁”,转变为提升城市气质的“点睛之笔”?今天,我们将从政策和案例中寻找答案,看高颜值光伏如何为建筑解锁长期价值。
近期,从中央到地方,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,对光伏建筑的美观性提出明确要求。
北京市发改委《关于印发推进光伏发电高水平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》: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应满足所在区域生态环境、城市风貌、第五立面管控等有关要求,项目外观、色彩应与建筑主体及旁边的环境相融合。”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该文件对屋顶光伏设施高度提出具体限制,要求对于超出既有建筑女儿墙高度的光伏发电组件应采用隐蔽设计,避免对周边建筑及环境能够造成影响。
广东省则走在了规范制定的前沿。其《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》(征求意见稿)中有多条对建筑光伏一体化的美观度做出规定:“光伏组件的类型、安装的地方、安装方法和色泽的选择,应结合建筑功能、建筑外观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并与建筑外观和旁边的环境相协调。”
其中对组件色彩的三项规定尤为关键,强调光伏组件的色彩、边框颜色都必须与建筑整体设计相匹配。
广东省《关于加强县域“光伏+建筑”应用试点城乡建筑风貌管控的通知》进一步要求:“新建建筑应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,防止杂乱无章、简单粗暴、影响整体风貌的现象。”这些政策共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光伏建筑已从“有没有”的阶段,迈入“美不美”的新时代。
色彩定制化成为首要突破点。传统的蓝黑色调正在被丰富多彩的定制色彩取代,通过特殊的镀膜工艺,实现组件色彩的多样化选择。
这些产品不仅保持着优异的发电效率,其独特的金属质感更为建筑立面增添了现代气息。
形态一体化是另一重要趋势。光伏瓦、光伏幕墙、光伏遮阳等产品的出现,让光伏从“附加装置”转变为“建筑本体”。其中,光伏瓦因其能够完美模仿传统屋面瓦的形态和质感,在历史街区改造和高端住宅项目中备受青睐。
中茂BIPV推出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产品可依据需求灵活定制形状、尺寸、透光度,确保与建筑外观风格完美融合。
细节精致化同样不容忽视。隐蔽式接线盒、预埋管线系统、定制化支架等创新,让光伏建筑呈现出更加纯粹的整体效果。这些“看不见的设计”恰恰是成就高端美学的关键。
提升资产价值已成为行业共识。精心设计的光伏建筑不仅能在运行期间产生稳定收益,更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二手市场中获得溢价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兼具美观与功能性的绿色建筑,其租金和售价通常比普通建筑高出10%-15%。
强化品牌形象是另一重要收益。对企业而言,投资美观的光伏建筑是展示其环保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方式。
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一种“一材多能”的能源型建筑材料,拥有发电能力强、温度系数低等特点,很适合应用于分布式、构件化、集成化的绿色建筑。相同场景、相同装机容量下,其发电量优于晶硅电池。即使光线微弱,也能通过光电转化产生电能,为生活提供环保低碳、节能高效的电力保障。
促进社会接受度同样关键。与旁边的环境和诸共生的光伏项目,能够有效消除居民的“视觉抵触”,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。广东阳西县推行的“一镇一风貌”实践就证明,尊重地方特色的光伏建设更能获得社区支持。
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政策的持续完善,光伏建筑正朝着更深度的融合方向发展。
展望未来,当每一块光伏板都经过美学考量,当每一座光伏建筑都成为精心设计的作品,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,更是一次城市美学的全面提升。
在这个由政策、技术和市场共同驱动的万亿级赛道上,那些最早掌握“绿色+美观”双重密码的企业,必将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占据领先地位。
让建筑从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,碲化镉发电玻璃正引领这一变革,为构建更加绿色、安全、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